江门日报讯 (记者/梁佳欣 通讯员/戴艳红) 4月1日,开平市人民法院与开平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院联合召开裁审衔接工作座谈会,就劳动争议案件仲裁、审判实务问题及两家单位如何加强协作展开讨论。
会上,开平市人民法院相关工作人员就近两年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审理情况作简要介绍和分析。开平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院院长黎鉴锋重点介绍了“要素式”办案模式的先进经验,并就接下来开平地区劳动仲裁试点该模式进行了讲解。
据悉,近年来,开平劳动群体性事件数量及被拖欠工资人数整体下降,但法院受理的劳动争议、劳务纠纷案件数量却有所增加,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认识不一致、裁判不统一现象较为突出。2014年,开平市人民法院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61件、劳务纠纷案件54件;2015年,劳动争议案件猛增到183件、劳务纠纷案件增加到200件;2016年,法院受理劳动争议案件108件、劳务纠纷案件121件,整体增幅明显。
与会人员就劳动争议案件在仲裁及审判实务中的疑难问题进行了探讨,在法律适用上初步统一了意见。与此同时,双方就探讨裁审对接机制,如何从源头化解可能引发不稳定因素的劳动争议案件展开了深入广泛的讨论。大家畅所欲言,并就超龄人员用工、工伤保险待遇问题等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小贴士:
所谓“要素式”办案,是指根据案件类型和特点,归纳出案件主要事实涉及的基本要点,并围绕案件争议要素进行庭前指导、审理和制作裁决书的仲裁处理模式。
与传统的办案模式相比,“要素式”办案主要是着重强化庭前引导、优化庭审程序、简化裁决文书三个环节。即在立案环节,双方当事人通过新版要素式仲裁申请表以及答辩书的案件要素的比照,就能清楚知道双方存在的争议焦点;在庭审环节,无需逐一询问诉求有关事项,而是围绕双方存在的争议展开调查和辩论;在裁决书中,对无争议要素只作简要概括,集中对争议部分陈述双方诉辩意见、证据和认定的理由及依据。
|